目前分類:看電影 (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一個爸爸帶著六個小孩,在原始森林裡面過生活,他們不但以打獵種菜維生,父親更自己教育小孩,從鍛煉身體,搏擊求生,到文化歷史,學科知識,甚至語言,都在身體力行的教育範圍內。

 

captainfantastic_training.jpg

 

看了這部電影,立刻出現三個念頭:

第一個是:這樣的生活方式,有可能嗎?

第二個是:如果有機會,會這樣做嗎?

第三個是:如果不,這樣的社會,還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彌補呢?

 

thumbnail_24408.jpg

 

父親鼓勵廣泛閱讀,自由思考,要求小孩要有自己的觀點看法,不祇是閱讀而已。而且對任何話題,他都沒有任何限制,也沒有禁忌,因此當小女兒問到有關強暴與性交的話題時,父親也泰然自若地以直接簡單的語言回答。甚至在餐桌上也不禁止未成年子女飲酒。

 

然而父親對社會極端的評論,對資本主義的各種看法,都深印在小孩身上,他甚至率領他們去超市偷竊,公然挑戰法律。

 

在他們前去參加母親的葬禮時,這樣的生活與教導,更受到嚴峻的考驗。

 

captainfantastic_visit.jpg

 

首先是這些孩子們與同齡社會的接觸。他們對淺顯的社會常識,如「Nike」或是「Addidas」這些廠牌毫無所知。已經秘密拿到各著名大學入學許可的長男,也對正常男女交往不知所措。

 

可是所有知識都來自書籍與父親觀點的五歲小男孩,對知識的領悟,卻比許多高齡的青少年深刻得多,他對美國「權利法案」侃侃而談,讓人瞠目結舌。

 

1473295531331.jpg

 

有的電影旨在描述一段過程,有的電影旨在敘述一個故事,有的電影旨在闡釋一個觀點,這部電影以上皆有。

 

藉由參加母親喪禮的衝突過程,我們看到這對父母的故事,以及他們對於生活與教育的觀點,或許很嬉皮,或許很烏托邦,或許很極端,可是我們不得不承認,他們的觀點與教育方式是有幾分道理。

 

280681-captain-fantastic-captain-fantastic-wallpaper.jpg

 

我們都生活在一個高度制度化,高度組織化,高度規律化的社會生活中,我們所了解的,我們所學習的,幾乎都在一般約定的範圍內。可是,這真是我們想要的嗎?我們的生活就該是這樣的嗎?我們是否曾經思考過?如果不是,那我們要做什麼樣的改變呢?

 

這是一部看了之後,會讓人思考的電影。

 

Viggo-Mortensen-Black-Suit.jpg

 

男主角Viggo Mortensen以這部電影獲得今年奧斯卡的最佳男主角提名,他本身就是一位特立獨行的人。當年他在「魔戒」開拍後一個月,才接到電話去演這部戲,還是因為他的兒子對托爾金的原著非常著迷,他才同意接下這部戲,成為演戲生涯的轉捩之作。

 

但是在成名之後,他所接演的電影幾乎都是小成本的獨立製片,特別是與另類導演David Cronenberg合作的三部電影,《A History Of Violence暴力效應》、《Eastern Promises黑幕謎情》、《A Dangerous Method危險療程》,幾乎每部都獲得認可,提名各類「金」獎。

 

除了電影之外,他也忙得很。攝影、畫畫、出版詩集,並與音樂結合,至今為止出版了十多部作品,還成立了一間出版社,專門提拔世界各地的創作者。

 

文章標籤

傅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導演Martin Scorsese依據日本作家遠藤周作在1966年出版的小說《沈默》改編的電影,在沒上片之前,因為大部份景色是在台灣拍攝,因此引起許多期待,可是看過電影後才發現,無論在哪裡拍,可能都幫不上導演的忙。

moviereview_silence_010517_image3.jpg

影片背景為17世紀,兩位葡萄牙神父,為了要打破師長叛教傳言,尋求真相,不惜親身東渡日本,來到這鄉野沼澤之地尋找導師,同時傳播福音。然而17世紀的日本以極端手段鎮壓基督徒,死刑冷血殘酷,這兩位神父備受考驗,是該識時務,放棄信仰,拯救鄉民?還是該堅持到底,以死明志?面對上帝無盡的「沉默」,信仰到底在哪裡?

Silence-02197-960x0-c-default.jpg

這麼深刻的主題,拍了2小時40分鐘,但是看到一半就想起身走人,可見對大導演的信仰不夠,堅持看完另一半,是因為在台灣拍的。

 

最大的敗筆,應該是來自演員。最重要的腳色是神父Rodrigues,由Andrew Garfiled主演,他稚氣未脫,一個具有衝突掙扎的腳色,被他演來像個負氣的大學生。不是說他演得不好(他看起來已經很努力了),而是型貌不對,完全不具自我掙扎的說服力。寫到這裡忽然想到,如果是Eddie Redmayne來演的話,一定就不一樣了。

 

其次是吉次郎這個日本角色,我們看到他反覆的背叛與懺悔…背叛與懺悔,但是在這位演員(窪塚洋介)身上,並沒有感受到那種懦弱的卑微,可憐又可恨的個性,反而是無論背叛或懺悔,看起來都一樣。

 

電影中的幾位配角倒是很稱職,Liam Neeson,飾演日本翻譯的淺野忠信,以及笑面虎的一成尾形,都發揮得恰如其分,多少挽回了這部片子的價值。

silence.jpg

Silence-Tadanobu-Asano.jpg

除了演員外,內容的進行,乏善可陳。其實《沉默》的題材很好,自古以來宗教不斷遭受迫害,歷史上比比皆是,日本也沒有多大不同,不過是處死的手法新鮮一些。電影的重點是在面對上帝的「沉默」之下,信心的動搖、衝突、與掙扎……可惜的是,我們只看到主角平淡的自述,沒有更深的省思,也就使得迫害淪為表面。

 

看到許多對這部片子背景的報導,才知道大導演花了近30年的時間,在各方支持下,完成了他心中「宗教三部曲」的最後一部(其他兩部是The Last Temptation Of Christ 以及Kundun)。

 

那麼在擁有資源,擁有時間,擁有熱情的情況下,拍出這樣一部電影,讓人想起李安的《比利林恩中場戰事》,同樣是技術一流,題材深刻,但是內容平平的大導演之作,不禁懷疑,這是怎麼了?

 

文章標籤

傅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一位與哥哥分開的印度鄉下5歲男童,不小心被火車載往加爾各答,迷失在這個混亂的城市中,經過一番人流災難,終於被一對澳洲夫婦收養。

 

lion 2 meet the parent.jpg

 

25年後,童年的一樣東西,引發了他的家鄉回憶,他開始回溯過去,想要尋找自己的來時路,想要尋找童年中的哥哥與母親。

 

這個念頭日夜折磨著他,使他孤立自己,甚至不願與自己的養父母訴說心情,只是茫然地在電腦上尋根。後來透過google earth軟體與自己的記憶,他終於找出自己的家鄉,與養父母道別,踏上回家路,靠著童年的記憶,一步步走回自己生長的村莊,終於見到自己的母親。

 

Lion 3 wondering.jpg

 

這部電影改編自一部真實的自傳《A Long Way Home》,作者是Saroo Brierley,描述他的尋鄉過程,電影的最後也有他的真實回鄉畫面。

 

電影的前半段,可愛的小男孩發揮了整部電影的感人作用,雖然他一路都是髒兮兮的,但是自然的童真,讓人對他的經歷,捏了一把冷汗,也引發出無限感慨。等到他被收養之後,才讓人鬆了一口氣。

 

lion 1 kid.jpg

 

也就因爲前面的鋪陳相當簡潔有力,又有情緒,因而後面的故事就顯得拖泥帶水,牽強瑣碎。如果不是一個真實的故事,而是一部虛構電影,恐怕會有太多的疑問,削弱前面鋪陳的張力。

 

例如,為什麼記憶起童年的事,會造成他陷入掙扎,孤立自己?他有一對開明的養父母,為什麼他不能直接陳述自己的想法?如果是為了營造戲劇效果,這個部分顯然對整部電影沒有幫助,反而大打折扣。

 

或許對看過書的觀眾來說,這種心情的描寫,會有更多的解釋,但是對大部分沒有讀過原著的觀眾來說,這部分是有點讓人洩氣。

 

在電影評論網站IMDb上的觀眾也有同樣的看法,他們的失望也多半是從女主角入鏡以後,也就是電影的後半段開始。有人批評對男孩成長的部分沒有太多描寫,有人批評男女主角之間的故事平淡無聊,對於電影推展沒有幫助。不過,超過二萬五千人投票,仍然有8.0的分數,在IMDb上,算是相當不錯的成績。

 

這部電影中描述這對養父母收養了另一位小孩,具有著精神不穩定的傾向,間接造成男主角對養父母的心理負擔,可惜在電影中描述片段,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張力。

 

lion 4 with real saroo.jpg

左起: 電影男主角 小男孩 與 現實中的Saroo

 

註:電影上沒說的事。男主角是用Google Earth搜尋到他的家鄉名稱khandwa,然後他在Facebook上找到一個這個名稱的群組,才找到可以幫助他的人,真正確定了他是從哪裡來的。11個月過後,他回到生長的地方,根據他的記憶,把他小的時候的照片給別人看,經過不斷地詢問,終於有一個人出面指認了他,這一點和電影像是一樣的。

 

文章標籤

傅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這部電影不能用「好看」來形容,但是令人印象深刻。

 

電影一開始,我們就看到一位活得很沒有意思的男人,每天很麻木的工作,對人不理不睬,還經常一言不合,就在酒吧裡打架,典型具有自我毁滅傾向的男人。

 

有一天,他接到哥哥心臟病發的電話,於是回到他們生長的小鎮曼徹斯特(Manchester)料理哥哥的後事,這才發現哥哥生前的遺囑立他為監護人,照顧他16歲的姪子,故事就這樣展開。

 

manchester by the sea 3.jpg

 

透過回憶和現實交錯,我們才慢慢知道原來這個男人經歷了一場家庭變故,他沒有辦法原諒自己,身邊周圍的人也各自有各自的問題,特別是16歲的姪子,不但是典型青春期的男生,還有他自己要面對的情緒。

 

一個人在生命當中突然遭遇很大的變故,想要療傷,談何容易?所以這部電影不是在描述他們如何療傷的過程,而是敘述他們「面對與處理」的一段過程,因為傷口可能永遠不會好,可是生活還是要繼續過下去。

 

manchester by the sea 1.jpg

我喜歡這部電影一點也不矯情,整個敘事手法,情節安排,都很簡短,甚至很粗糙,也很片段,但不會瑣碎。

 

沒有人在影片中講道理,或是說什麼令人印象深刻的至理名言。很生活化,不會過分誇張悲情,反而還帶點小幽默,所有的情緒都是點到為止,感覺很寫實。

 

影片高潮集中在男主角巧遇前妻的那場幾分鐘的戲上:你犯了大錯,你不會原諒自己,也不冀望別人會原諒你,可是一旦那位你最在乎的人鬆了口,你的情緒就再難隱藏了。

 

許多西洋影評人2016的十大最佳影片名單中,都有這部電影。像一位樂評人所說,這是那種你想介紹給還沒看過的好朋友一起看的電影。你會一邊看,一邊回想起你剛開始看這部電影的感覺。

 

manchester by the sea 2.jpg

 

特別要說男主角Casey Affleck以及配角Lucas Hedges

 

男主角深鎖的情緒,全在Casey Affleck的眉眼之間。看Casey Affleck平常上各大綜藝節目接受訪問時,眉目間的開朗,才知道並不是他的長相適合這個角色,而是他真正演得好,今年的奧斯卡男主角五位提名,每個人當然都演得很好,不過他與Viggo Mortesen最出色,希望是其中一位捧回金像獎。

 

那位現齡20,演出一位16歲青少年的Lucas Hedges也是一樣,自然的青澀與衝動,演出非常貼切。雖然這部分劇本幫了很大的忙,可是他還是很有功勞。不過就今年2017奧斯卡來說,我認為最強的還是《Nocturnal Animal夜行動物》中的Michael Shannon。但是Lucas Hedges這位年輕的演員不會讓人忘記。

 

 

文章標籤

傅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